close

最近喜歡吃早餐看報紙的感覺,很寧靜。

因為遲睡無法早起所以不睡,七點吃完早餐竟然開始練琴〈驚!〉

十點才睡一會,小睡時腦裡一直在想一些瑣碎的念頭,因為網誌放了一張好久以前的演出照片,所以睡前一直在聽著以前混創作坊時的錄音,一面回想起當時的製作過程畫面。

除了很多懷念的胡搞瞎搞放浪形骸回憶,慢慢也想起一些因為自己的龜毛性格引起的痛苦。〈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那時大家都在土法煉鋼,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叉子喝湯硬幹的勇氣和毅力,即使聽出甚麼不對勁也沒有解決的技術。

但我總覺得技術其次,音樂人還是誠實一點比較重要,所以有時候聽到歌手或者樂手在敷衍的演戲,又不知道要怎麼去溝通時實在很難過。

後來大家都長大了,而我也變得更龜毛,漸漸就做不下去,只保持偶爾出來喝喝茶打打屁的程度,隨著大家開始結婚,這種聚會現在也難得。



不知怎麼想起更小時候住在組屋,神誕之類的節日時樓下常常有很多地方戲台會來演出。

有廣東戲,福建戲,潮州戲,泰國戲...雖然沒有一個看懂,但是拿五分兩角的零用錢去戲台下亂轉很有趣。

廣東戲大鑼大鼓常常拿兩個旗幟就轉個沒完、福建戲下午場會演一些諧趣的戲碼、而雖然我是潮州人,但潮州戲的對白我一句都聽不懂。

但是我最喜歡看的,是完全鴨子聽雷的泰國戲,戲裡都有一個戴著漂亮頭盔手拿藤鞭寶劍手指戴著彎彎上翹的指套一唱起來就會開始轉圈跳舞的角色。〈其實戲裡的每個角色一唱歌都會開始跳舞。〉

因為戲裡面每個角色都會對他頂禮膜拜,我一直以為他是一個神仙。後來才發現他的角色應該是泰皇,不過我一直都搞不清楚就是了。

除了這個角色之外,戲裡還會有兩個戴紅色面具一胖一瘦的丑角。

和中國戲曲不一樣的是,面具不代表特定的人物,而只是一種性格類型。

那兩人常常胡鬧然後被演皇帝的角色用藤鞭追著打,或者嚇一嚇跌倒在地上,惹得台下的小孩們哈哈大笑。

整部戲通常只有五個演員,調解引導的泰皇,幽默戲有兩個丑角,另外還有一男一女負責感情戲和大團圓結局。

戲班只有胖的那個演員會講福建話,所以整部戲對白都是泰語,就靠他一個人用旁白讓觀眾了解劇情。〈想想還真是了不起。〉

我再大一點的時候才知道胖演員其實是戲班班主,因為通常在演出的最後一天,戲班全體會由他帶頭圍圈坐下,把那個泰皇頭盔放在中間,然後在上面點白蠟燭進行念經的儀式。

戲其實不怎麼好看,而且長度也太長了,所以小時候我多數是看看就離開,很少會看到結束。

唯一的一次,在整部戲大團圓結局後〈通常都是大團圓〉,那個胖胖的角色一個人出來作結尾,用少有的嚴肅的態度唱了一段 - 歌詞聽不懂但大概可以理解是一些導人向善的寓語之類。

“通通,通!通通,通!”的鼓聲越來越緊湊,音樂情緒逐漸高漲他就開始跳舞,從他的舞姿模模糊糊可以感覺他年輕的時候說不定演過那個泰皇的角色。

看著胖胖的他優美的翹著手指緩緩旋轉舞起來,台下觀眾目瞪口呆時音樂來到最高潮,有如慢動作般他伸手慢慢揭開面具,另一手掩面不讓觀眾看到,轉身同時當面具完全揭起迅速退場進入後台。

當時很小可是這個「角色退出」的畫面令我十分震撼,印象深刻一直到現在都不知道要怎麼形容那種感覺。

我想我是在那個時候開始迷上舞台劇的吧?




突然有種很想去劇場的感覺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ao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