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YOUTUBE看到很有趣的短片
Rachmaninov had big Hand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KKlhYF53w
真是大爆笑!!!
看完後繼續尋找,才知道人家有正式的網站
www.igudesmanandjoo.com
這是預告短片
performance of Igudesman & Joo "A Little Nightmare Musi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8gwg6pWoY
前天有人問我KUSO是甚麼,我想如果附上維基百科的注解未免太過嚴肅,所以我就叫她去看上面的短片。
(當然如果你還是想知道的話,在這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3%a1%e6%90%9e
其實我爆笑看完後,就大起知己之感。
惡搞的人,我們都是同一國的!
一個笑話如果只是讓人發笑,那未免太沒有意思。
在Ticket to Rid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8gwg6pWoY
裡,我想他們不會真的認為唱歌不算音樂的一部分,但我還是像第一次讀《低音大提琴》時一樣,笑到在地上打滾。
因為他們的惡搞,是那麼的真實。
一遍一遍的看著這些短片,我想起之前讀的一本很感傷的書-《誰殺死了古典音樂》
(《Who Killed Classical Music?》 by Norman Lebrecht)
雖然書內有些地方未免武斷,有些地方又很沉悶,但是開頭時作者說:
「如果你感覺現在的音樂會和唱片沒有以前的感動,其中必有原因。」
這句話擊中了喜歡陰謀論八卦新聞的我,讓我喜孜孜的帶它回家。
(但是為了避免太過傷感,這本書適合和勵志的《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by Harold C. Schonberg一起讀。)
可是讀著讀著,總有種聽人家說「金字塔尖端的法老王今天午餐吃甚麼?」的感覺。
而我不過是炙熱的沙漠大太陽底下,流著汗搬運著一塊塊巨石的小小工人而已。
為了一些小小的練習成就自滿大笑,演奏會完了積極的到處找人出去慶祝,看朋友網誌哈哈大笑,聽到感動的音樂會起雞皮疙瘩流淚…
那些一晚一百萬美金天天傷腦筋如何逃稅的人,和我有甚麼關係?
最後看著Igudesman & Joo的I will survi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ui7x_KF7bY
我感覺他們想說的和我一樣,我們只想好好的演奏音樂,讓當年在某些記憶中的音樂會中深深感受的感動,有一天,也可以讓其他人深深的感受到…
後記:
寫完後不知怎麼想起一段回憶:
2004年的夏天,有一群小朋友在香港的冰果室裡的對話:
(卯起來吃冰)
某問:「許留山是一個人的名字嗎?」
某答:「…大概不會是一座山的名字吧。」
(卯起來吃冰)
--真懷念你們。
- Sep 28 Fri 2007 21:35
我只想做個白目小朋友而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